多动症和抽动症到底有什么区别?一文搞懂两个“好动”背后的真相!,孩子总是坐不住、爱眨眼、耸肩,到底是调皮还是病症?多动症与抽动症常常被混淆,但它们的成因、表现和应对方式大不相同。本文从行为特征到日常调理,带你科学认识这两种常见儿童健康问题,附赠5个家庭生活小妙招,帮助家长更从容地陪伴孩子成长。
一、【什么是多动症】这些表现要留意
多动症,医学上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(ADHD),是一种神经发育类的行为问题。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、容易分心、做事缺乏条理、情绪波动大等。虽然名字里有“多动”,但有些孩子只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,并没有明显的身体活动过度。这种情况常在学龄期显现,影响学习效率和社交能力。
二、【抽动症是什么情况】动作和声音是关键信号
抽动症则是一类以不自主动作或发声为特征的神经性问题。常见的表现包括频繁眨眼、皱眉、清嗓子、耸肩、甩头等,有时还会出现突然的喊叫或重复他人话语的现象。这些动作通常不受控制,且在紧张时加重,在放松时减轻。抽动症可以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,也可能两者同时存在。
三、【多动与抽动的区别】核心差异在这里
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:多动症的核心问题是注意力不足和冲动控制差,而抽动症则是突发性的、无目的的身体动作或声音。简单来说,多动的孩子可能静不下来,但不会无缘无故眨眼;而抽动的孩子虽然也会动来动去,但更多是伴随一些刻板式的动作或声音。此外,多动症一般从幼儿期就开始显现,而抽动症多出现在5-10岁之间。
四、【家庭调理小妙招】这样陪伴更安心
①建立规律作息:每天固定时间起床、吃饭、学习、休息,有助于稳定孩子的神经系统
②减少屏幕时间:电子产品会刺激大脑兴奋,建议每天不超过30分钟
③饮食清淡为主:避免高糖、高色素食物,多吃富含镁、锌、B族维生素的食物,如坚果、全谷物、绿叶菜
④创造安静环境:减少家中噪音干扰,保持学习区域整洁有序
⑤正向引导鼓励:多用积极语言肯定孩子的努力,少批评指责,增强自信心
五、【成长中的小提醒】理解比纠正更重要
很多家长看到孩子频繁眨眼、扭脖子就特别焦虑,其实抽动症状往往是阶段性的,随着年龄增长会自然缓解。而多动行为也并不代表孩子“不听话”或“笨”,而是他们的大脑运作方式略有不同。与其强行矫正,不如学会理解和接纳,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支持。
给家长的小贴士:面对孩子的“异常”行为,不必过度紧张,也不要轻易下结论。可以通过观察记录、调整生活方式、营造支持性氛围来帮助孩子平稳度过成长敏感期。记住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,尊重个体差异,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