孕期筛查有哪些?哪些检查最值得关注?,怀孕后面对五花八门的产检项目,准妈妈们常常一头雾水。本文梳理孕期必做的几项关键筛查:从唐氏筛查到B超排畸、从NT检查到血糖监测,帮你理清顺序、掌握重点,科学备孕更安心。
一、【早期筛查】别错过黄金窗口期
怀孕早期(11-14周)是筛查胎儿结构异常的关键时期。NT检查是第一道防线,通过测量胎儿颈后透明层厚度,初步评估染色体异常风险。同时建议进行唐氏综合征筛查(简称唐筛),虽然它不是诊断性检查,但能帮助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做无创DNA或羊水穿刺。
二、【中期排畸】B超检查不能少
怀孕20-24周是系统B超检查的最佳时间点,也被称为“大排畸”。这个阶段可以清晰观察胎儿器官发育情况,尤其是心脏、脑部、四肢等重要结构。此外,还会进行常规B超监测胎儿生长速度和羊水量,确保宝宝在肚子里健康成长。
三、【妊娠糖尿病筛查】糖耐量测试要重视
很多准妈妈对“喝糖水”这一步感到紧张,其实这是为了排查妊娠期糖尿病。一般在24-28周进行,提前空腹来医院,分三次抽血测血糖变化。如果结果异常,也不代表一定患病,可以通过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进行调整,保障母婴安全。
四、【晚期监测】胎心监护与胎动记录
进入孕晚期(28周以后),产检频率会增加。医生会安排胎心监护,观察宝宝在宫内的反应能力。同时建议每天记录胎动,正常情况下每小时应有3次以上明显胎动。这些小细节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宝宝的状态。
五、【其他基础检查】贯穿整个孕期
除了专项筛查外,还有一些基础项目会贯穿整个孕期:
①血常规:监测是否有贫血或感染
②尿常规:排查泌尿系统问题和子痫前期迹象
③体重管理:合理增重有助于降低分娩风险
④血压监测: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
这些数据虽不起眼,却是评估孕期健康的重要依据。
给准妈妈的小贴士:每次产检前注意休息,避免剧烈运动;提前准备好以往检查资料,方便医生对比参考。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心态,规律作息,营养均衡,为宝宝营造一个温暖健康的成长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