脑血栓检查哪几项?体检报告单上的关键指标你知道吗?,最近头晕、手脚发麻,担心有脑血栓风险?体检报告上到底要看哪些项目才能判断血管健康?本文为你拆解脑血栓筛查的5大核心检查项目,附赠3个日常自查小妙招和饮食调理建议,让你轻松掌握血管“晴雨表”!
一、【血脂四项】血管健康的“风向标”
血脂四项是评估脑血栓风险的基础项目,包括总胆固醇、甘油三酯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HDL-C)。其中LDL-C被称为“坏胆固醇”,堆积在血管壁容易形成斑块;而HDL-C则是“好胆固醇”,能帮助清理垃圾。理想值分别是:
总胆固醇<5.2 mmol/L
甘油三酯<1.7 mmol/L
LDL-C<3.0 mmol/L(高血压或糖尿病人群应控制在2.6以下)
HDL-C>1.0 mmol/L
平时要注意减少动物内脏、肥肉、奶油等高脂食物的摄入。
二、【同型半胱氨酸】隐藏的危险信号
这项指标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,但它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。正常范围一般在5-15 μmol/L之间,超过20就属于偏高,意味着血管内皮受损风险增加。缺乏叶酸、维生素B6/B12会导致该指标升高,建议多吃深绿色蔬菜、坚果、全谷类食物,并注意烹饪方式避免高温破坏营养。
三、【颈动脉彩超】给血管做“CT扫描”
颈动脉作为连接心脏和大脑的重要通道,通过彩超可以直观看到是否有动脉硬化、斑块形成或狭窄情况。检查时重点看IMT(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),正常值应小于1.0mm,超过1.0提示动脉硬化可能。定期做颈动脉彩超可提前发现潜在风险,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至少检查一次。
四、【C反应蛋白】炎症水平的“温度计”
C反应蛋白(CRP)是反映体内慢性炎症的重要指标,炎症会加速血管损伤和斑块形成。普通CRP正常值<8 mg/L,如果查出超敏C反应蛋白(hs-CRP)高于3 mg/L,说明身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。此时可以通过改善睡眠质量、减少精制糖摄入、适量补充富含Omega-3的食物如深海鱼、亚麻籽来调节。
五、【血压+血糖】基础但关键的两项
虽然不属于血液专项检查,但血压和血糖对脑血栓的影响不容忽视。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弹性,血糖异常则会让血液黏稠度升高。建议每天早晚各测一次血压,保持收缩压<140 mmHg、舒张压<90 mmHg;空腹血糖控制在6.1 mmol/L以下,餐后两小时<7.8 mmol/L。饮食上要控盐限糖,多喝水促进代谢。
提醒大家:除了定期体检,生活中也要学会观察身体发出的信号,比如突然眼前发黑、说话含糊、一侧肢体无力等,都是需要引起重视的表现。平时注意保暖,避免温差过大诱发血管痉挛;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,如快走、太极、游泳等有氧活动每周不少于3次,每次30分钟;保持心情愉快,压力大会影响血管功能哦~